在《洛神赋》中,屈原这样描述洛神服饰:“洛袍耀眼,尔、瑶、碧辉煌。佩戴金玉珠宝,缀以珍珠,使身体眩晕。” 《孔雀东南飞》兰芝的描写中也有对刘慎的描述:“脚下丝鞋,头顶龟甲轻,腰滑素净,耳满明月。”
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向往美丽,追求精致生活,但配饰的意义不仅于此,它还是主人身份、财富、审美、格调、修养和荣耀的象征。
尤其是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贵贱,都佩戴饰物。 有些饰物代表神灵的保护,象征勇敢和勇气,体现智慧和灵巧,或者具有算年、祈福等功能。 但有些配饰纯粹是为了装饰,让服装更加华丽、奢华,体现出高贵的身份和精致的性格。 有的已成为权力、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清代继承了满族的饰物传统,所以《红楼梦》中提到的饰物有十余种,充分体现了清代贵族佩戴饰物的审美习俗,而且作者有独到之处。对每个配件的了解。 很详细的描述,“金镶玉”就是其中之一。
民间也常用“有眼不见金镶玉”来形容一个人知识少,缺乏辨别能力。 那么什么才是完美的“金玉良缘”呢? 什么是真正的“金镶玉”?
《红楼梦》第三回中镶玉水晶匕首,贾宝玉首次出场的装扮是:“紫金冠,鬓镶珠宝,二龙抓金抹额。” 第八章写宝玉到梨香园看望薛宝钗。 当时,宝钗初见宝玉时,宝玉的打扮是这样的:“头戴镶丝紫金冠,二龙抱珠擦额,身披秋香彩竖蟒,白狐。”腋下箭袖,系着五彩蝴蝶。鸾带,颈上挂着长生锁,名符,还有一块草落时捡到的‘宝石’。这就是故事的由来。一段金玉良缘正式开始。
《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通灵玉”,大如鸟蛋,亮如明云,光滑如酥。 正面刻“勿失勿忘,长生不老福禄寿”,背面刻“一经去除”二是治邪,三是治实三是知祸福。”“颈上有一条金玉项链,还有一条五彩丝带,系着一块美玉。”可见,“宝玉的“通灵玉”通过“其上有现成的透眼”(辛人语)系在五色丝带上,脖子上戴着特制的圆金项圈。
王熙凤出现在《红楼梦》第三章:“凤姐头戴珍珠八宝金髻,系五朝阳凤珠簪。” 一顶朝阳五凤珠簪完美衬托出王熙凤的华贵与美丽。 荣国府的大管家虽然珠宝琳琅满目,但唯有这枚凤钗最能代表王熙凤的风格。
这里的“紫金冠镶宝”、“二龙抢珠抹金额”、“金丝八宝聚珠髻”、“朝阳五凤挂珠簪”等都体现了清代的风格。王朝的丝绸镶嵌和“金镶玉”的工艺水平。
其他体现《红楼梦》中配饰的审美和象征意义的人还有贾元春。 元春出场次数并不多。 探亲时,他佩戴“镶宝石的烧金青凤簪”。 此凤簪精致细腻,充分体现皇家气息。 据说凤尾高耸,是《红楼梦》中最大的凤钗,与贾元春公主的身份相符。
清代的镶丝与明代的镶丝有所不同。 不仅有宝石镶嵌,还加入了祖母绿打点、烧蓝等工艺,让黄金显得更加明亮。 清朝康熙年间,宫养心殿在清宫内务部设立制造处,负责制造皇家用品。 、“莱斯”、“赤花”等十大类,专营金银首饰、器皿等。
“制造处”聚集了全国各地最能工巧匠,与各地政府进贡的金属珍品一起,“金镶玉”花丝镶嵌工艺传承了明代的精湛技艺,进一步繁荣。 其中,“金镶玉”、“金镶玉”花丝镶嵌“累丝”的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炉火纯青。
丝绸工艺是手工金银器中最精湛的。 其巧夺天工、规律性、色彩丰富丰富,体现了艺术珍品的精致与美丽。 其中,三维累丝的制作难度最大,必须提前经过“尘堆”工序。
所谓“灰堆”,就是将木炭磨成细粉,与白及制成的粘液混合,以塑料的形式塑造出所需的人物、动物等物体,然后在上面布线、焊接。它与助焊剂。 然后放入火中,将里面的木炭模具烧掉,就形成了立体、空心、透明、精美的艺术品。
1987年版《红楼梦》中,薛姨妈头戴孔雀式的焦蓝发簪,上面散落着几朵形状各异的焦蓝花,鬓上还压着紫色的花。 这里的“金镶玉”工艺经历了“点绿烧蓝”等复杂的技法,合适的配饰将富贵优雅的中年女士形象跃然纸上。
《红楼梦》中的“珠丝金凤”事件中,贾家二小姐贾迎春,因为性格懦弱,她的珠宝“珠丝金凤”居然被人用了。仆人因赌博,被利用为妓女。 众姐妹少女都想为她讨回公道,而她却只想了结此事,不追究此事,性格胆小怕事。 最终他听从命令,嫁给了贾赦的“中山狼”,死于恶人之手。
还有87版宝钗的配件,是“鸡心元宝、银凤钗”。 右鬓上有“局部嵌宝凤钗”。 中间是一朵小焦蓝花,佩戴着“赤金镶红宝坠”。发髻上固定着一根小油金发簪,旁边插着一根焦蓝凤金手杖。发髻中间折断一朵焦蓝金花,旁边是水色花朵和珍珠碧玉耳环,充分说明了宝钗的个性,采用圆润对称的造型,形象温柔活泼。
“焦蓝镶宝石偏凤簪”、中间有一朵焦蓝小花、“红金镶红宝石坠”,都体现了“金镶玉”的工艺。
在我国,“金镶玉”玉器工艺的学术名称是“金银镶宝石玉”。 它历史悠久,据说与和氏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王莽篡位后,强迫太后交出战国时和氏玉制作的玉玺。 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玉玺的一角折断了。 王莽无奈,只好命能工巧匠将其修复,并在缺角处镶金。 从此,玉玺又被称为“镶金玉玺”。
锤声万千,细丝嵌入。 《金镶玉》中的花丝镶嵌技艺又称精金技艺,为“燕京八奇观”之一。 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以金、银等为原料。 它使用稀有材料和复杂的技术。 采用捏、充、省、焊、堆、障、编、编八种工艺。
这8种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又细分,每一种都是千变万化的。 工匠们必须倾尽匠心,趁热打金,把手指粗的金银杵锤成粗线,然后把这些粗大的金银杵锤在孔洞里,用不同直径的画板填满,用力拉伸,并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将它们拉成比头发还细的金银丝,做成各种形状。 采用砍、断、挤、碎石、镶嵌等工艺,将金属片制成碗形或爪形凹槽,镶嵌不同种类的宝石。
编织工艺包括捏、充、省、焊、织、叠等传统工艺。 镶嵌工艺包括锉、捶、捶、塞、捶、崩、挤、镶等工艺,将金属片制成托、爪。 形槽,然后镶嵌珍珠和宝石。 看起来宏伟又奢华。 其中最珍贵的是金丝,它是用纯金丝制成的,其次是银镀金丝、银丝、铜镀金丝等。金属本来就是用板材制成的。 将它们加工成花丝,然后进行各种精美的编织造型,细节处理到了极致,可见其难度有多大。
据说,乾隆皇帝对这种金玉镶嵌工艺品尤为欣赏和喜爱。 为了彰显皇室地位和风范,他下令所有金玉制品均为皇室专属,并由内务部制造处制造。 它们不允许公众使用。 私人制作、佩戴和使用。 于是,金镶玉在民间几乎消失了。
到了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技艺逐渐失传。 幸运的是,20世纪40年代,玉石界“四怪”之一的潘秉恒大师恢复了这项工艺。 后来,这门手艺就被传承了下来。 工匠们以优质玉石为原料,镶嵌黄金,经过多道工序精心打造,最终制成精美的镶金玉石。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中国宫廷工艺的代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金的价值不言而喻,其在贵金属中的至高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玉也是一种被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丰富内涵的宝石。 它致密坚硬,光泽光滑。 可以说是生于自然,融天地之精华于一体。 似乎全身都散发着与天地相连,感应着万物的气息。 的灵性。 在这样的理念下,镶金玉石制品自然而然地成为既纯洁高贵,又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珠宝首饰之一。
因此,丝绸金属制品自古以来就不是买得起的物品。 到了现代,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而这份珍贵,除了金银的内在价值外,最珍贵的是师傅们坐着点蜡、亲手精心雕刻的巧妙技术和虔诚之心。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杨贵妃“死在马前,蛾眉”时,“花落地无人采,翠金鸟自尽”。挠头。” 这里的金鸟在西安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 ,是一只用黄金打造而成的鸟,身上和翅膀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或玉片,华丽无比。
隔着遥远的岁月,那些戴着精致配饰的女子,仿佛在时光的深处,绽放着温暖的微笑。 突然,幕布落下,如梦似幻的泡沫,天地浩瀚,寂静原野的雪地上,躺着……手持一根金钗,在零度以下的空气中,在苍白的夜色中。绝望的阳光,看起来就像冰冻的世界。
他和她走了,但曾经属于他们的配饰还在,因为它们是那么美丽,美丽到经得起时间的审判。 因为她们的美丽,她们拥有永恒的生命,所以她们会一直存在,直到以后。 很久很久以后,一个带着淡淡微笑的女人在镜子前郑重地把它戴在她浓密的黑发上——那是无价的定情信物,夜有梦,晨有风,在那些绝美的女人身上。 寂静之中,犹如某种神谕,佛前有轮回之光。
时光荏苒,那些佩戴精美“金镶玉”的皇室成员、贵族早已消失,但那些曾经经过能工巧匠精心打磨的饰品却依然在世间流通,被珍藏,依然珍贵,有金有玉。明媚。 桃李,钗钗,仿佛是自己长出来的,却生得匆忙,不带,空空如也。 生命在红尘中如白骨般来来去去,却又仿佛有着属于自己的时光故事,依然惊艳如昨。
标题:镶玉水晶匕首 《红楼梦》中第三回中贾宝玉的装扮
链接:https://www.52funs.com/news/xydt/378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