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访客小蓉用一句话向我概括的“她的前半生”的故事。
小蓉形容自己在原生家庭所遭受的创伤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
透过这面破碎的镜子,她总是把自己看作一个“无法让父母满意”的人。
直到最近,小蓉跟我分享,她终于可以允许自己不优秀了,这种感觉真的很感动。
她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个热搜:成年之后,重新养育自己。
大致说来,
人随着成年,自我成长和治愈的力量会更强;
所以我们选择成为自己的父母,重新抚养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沃克将这一过程称为“重新养育”。
人无法改变自己原来的剧本,但可以通过“再培育”改写现在和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
你需要克服什么样的问题、完成什么样的转变,才能再次提升自己?
通过小蓉的故事,我总结了三个重点。
我怀孕后才发现
“不够好”是允许的
游客小荣从小就有“不够好”的经历。
如果她考试考得不好,她怕父母会黑着脸责怪她:你就是不想用功学习;
她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担心父母看到错的题目而批评她没有拿满分。
父母的这些批评和指责,不知不觉地在她心里留下了自我否定的印记。
长大后,她不敢犯错,不敢失败,不敢不完美。
每当有人指出她的缺点时,她就会感到紧张。
“我本来就不够好。如果我再次搞砸了,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不再有能力了。”
每当有人夸她做得好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很尴尬——
“真实的我其实很可怕,你只看到了表面。”
直到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医生才说她太着急,多项指标不正常。
经过反复的嘱咐,她意识到肚子里的小生命需要一个更快乐、更健康的妈妈。
她生平第一次感到必须对自己好一点。
有一天上班,因为工作量有点大,再加上她孕期身体不舒服,就核对了一份数据错误。
当她的老板发现后,他训斥了她:“不要因为怀孕就降低自己的标准。”
小蓉突然感觉到一种熟悉的压力,因为领头的那位说话的语气,很像她的父母。
以前,每当她的父母不满的时候,就会找个理由,把她“绑”到罪人的位置上。
例如 -
“我们给你的一切都很好,但你觉得你凭借这样的成绩就值得我们尊重吗?”
“这种问题你也能答错?我差点儿心脏病发作。”
当听到领导说“别降低要求”的时候,她下意识的就想努力工作,把欠的补上。
可是,体内脆弱的小生命,却不允许她熬夜损害身体健康。
她怀着极大的羞耻心,拒绝了领导的加班要求。
那种感觉就像我第一次和父母“唱反调”一样。
她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的领导会勃然大怒。
但领导没再说什么,只是叮嘱她一定要保证工作质量。
她松了一口气,不够好的后果似乎没有她想象的那么严重。
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我问她,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她说,她以为她的老板会像她的父母对待她一样不断批评她,直到她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突然她心里冒出了一句话:
“我已经尽力了,你就别勉强了,允许自己表现不好就好。”
原来,这是小蓉第一次深刻的意识到父母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
这也是她第一次主动摆脱“罪人”的定位:
我不需要事事追求完美,偶尔犯点错误也是可以的。
这看似不正常的声音,拉开了自我成长的序幕。
她试图摆脱“重复剧本”的恶性循环,以洞察和接受的态度面对内心的创伤。
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这是小蓉“重新养成”自己的第一步。
承认你的父母不够好
释放你的愤怒和悲伤
当小蓉意识到自己没必要因为“不够好”而感到内疚时,她心里很矛盾。
一方面,她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怀孕本来就是情绪波动很大的时期,如果放下这个心理负担,情绪就会比较稳定,对自己和胎儿都有好处。
另一方面,她又担心这种情况只会在怀孕的特殊时期发生。
因为父母多年来向她灌输的“都是你的错”、“你应该努力取悦别人”等观念就像钉子一样扎在她的心上。
即便你用尽全力将其拔出,它仍然会留下深深的痕迹。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不顺妈妈的心意,妈妈和她大吵了一架。
当晚,母亲发来数条微信,详细叙述小荣从小欠她的“债”:
“为了你,我怀孕十个月受了那么多苦,生完孩子都没来得及休息,你吃的用的都是我包办的,现在你都长大了,还说我?
你听我说,我是你妈妈,哪怕我要教育你,我要打你,你也得忍。
要么你别再叫我妈妈,要么把这么多年欠我的钱都还给我,以后我们再也不要有任何瓜葛!”
当她看到这些内容时,她非常伤心,抱着丈夫哭了起来。
似乎无论我的成绩有多好,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不满足和亏欠的。
丈夫安慰她:“哭出来就好,别担心,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
她知道怀孕时哭对宝宝不好,但此时此刻,她觉得没有什么比释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
她心里那个被父母批评的孩子被压抑了太久。
小蓉告诉我,以前她总是为父母找借口说:“他们对我要求严格,不轻易表示认可,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小荣现在看到的事实是——
当他们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母不会安慰他们说“没事的,你能的,休息一下,放松点,别紧张”;
当她去医院检查感到紧张时,他也不会鼓励她:“加油,你就快成功了,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太棒了!”
这时,她终于意识到:
过去她不敢承认父母对她太严厉,因为她害怕被抛弃。
但现在,她已经能够照顾自己,并找到了一位愿意互相支持的生活伴侣。
这一刻,小蓉成为了自己人生的“旁观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看待过去发生的一切。
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是我的错。
错误的人是那些因为“孩子不够好”而不愿意爱孩子的父母。
哭过之后,压抑的情绪不再干扰她的判断,她开始冷静地看待更多客观事实,也更有力量继续前行。
承认过去的遗憾与损失,释放内心的悲伤与愤怒——
这是小蓉完成“自我再培育”的第二步。
面对内心批评的父母
坚决说“不”
接受父母不认识你的现实仅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面对那个一次又一次内化到你意识深处的批评父母。
肖荣想到了一个“迂回救国”的办法,那就是先避免被别人的尖酸批评拖垮——
有时候我很想拒绝同事的请求,但是我提醒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的生命负责;
当你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感到焦虑和恐惧时,深呼吸,走一走,等情绪平息后再继续。
如果你不想因为加班而偶尔耽误工作进度,那就告诉自己:别着急,没有人可以一直勤奋努力。
每当我对自己说这句话时,我心中那个冰冷而充满敌意的父母似乎就小了一些。
我心里那个“你不够好”的指责也减弱了。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唯有这样,小蓉才能一点一点地清除根植于内心的批评,不再被它们束缚和控制。
她开始不断地与内心的父母对话:
“你什么都做不好。”
“我现在已经成年了,可以对自己负责。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我做得好不好。”
“看看别人做得多好,相比之下你就没用了。”
“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会让你感到沮丧。你为什么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我很努力了。难道这种努力不值得认可吗?”
这些对话让她意识到
我过去对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而“不够好”的内心耻辱感是荒谬的。
有一次,她对我说:
“我不敢告诉你我的父母伤害我有多深,因为我不想让他们难堪,也不想看到他们生气、责怪我。
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一直隐藏起来,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利。
我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不会再让他们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我了!”
这些话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却始终没有成形,直到十几次咨询之后,她才看到并表达出来。
当她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似乎看到她内心的力量开始增长。
你越是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你的内在力量就会增长得越快。
对内心强大的批评者说“不”
这是小蓉完成“再培育”的第三步。
此时,小蓉已经不再需要把别人的看法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开始做更多能让自己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事。
没有人会指责她“自私”,她也不怕受到批评。
她说:“我没有义务去关心别人的评论,但我有责任照顾好自己。”
这个过程很漫长,小蓉从看见、和解、成长到蜕变,用了很多年的时间。
但她非常敏锐,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抓住一切机会增强和滋养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 Pete 所发掘的重新养育的基本任务:
创造一种“我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内心体验。
对于小蓉来说,这段经历就是“不够好也是可以的”——
无论你足够好与否,你都值得被爱;
不管父母怎么说,我都可以过我自己的生活;
无论我是否犯过错误,我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
人们一旦有了这个体验,就会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区域,并在其中成长,走向新的发展。
最后的想法
在《母爱的纽带》这本书里,每个人的成长都被比喻成一棵树。
根是养育我们的父母;
树干是生长的过程;
树冠生长后成熟。
根部不好,会导致树干因风吹日晒而出现许多伤痕,变得脆弱和不完整。
这些伤疤无法抹去,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围绕它们成长,最终长成不受它们影响的形状。
正如书中所说:
“承认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很重要,因为它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如何成长。”
重新培育意味着接受和面对你的过去,然后继续成长,直到你变得内心强大和富足并蓬勃发展。
这个重塑自我的过程烙印任务,会逐渐充满“我值得被爱”的感觉。
当我们能够好好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才真正“长大”了,内心的成熟与强大会让我们无限接近幸福。
「阅读」+「转发」你们日夜走过的路,一定开满鲜花♥
芒莱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自我心理学长期研习者。本文原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吴志红(ID:)。
▷吴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精心挑选300+顾问
保密性:严格遵守保护隐私的原则
口碑:十年老品牌,数万访客信赖
承认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很重要。
和你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
重拾勇气和生命力
▼▼▼
标题:烙印任务 从不够优秀到自我重建,成年后如何把自己再养一次?
链接:https://www.52funs.com/news/xydt/15873.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