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民族”热情好客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于民心相通,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在于心心相通”。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充分了解当地不同国情,熟悉和尊重当地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礼仪。 文化无疑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交流与合作。
“马背上的人民”的热情好客
1983年我首次踏上中亚,1992年访问中亚五国,2003年在哈萨克斯坦停留。40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与中亚的交往从未间断,与中亚人民的友谊也从未间断。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老朋友历历在目。
中亚有130多个民族,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等主要民族原是游牧部落。 它们常年追求水草生活,吃肉,喝奶酪,在风中歌唱。 他们被称为“马背上的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逐渐从游牧走向定居,同时也从原始宗教转向伊斯兰教。 据统计,这五国大多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居住在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的塔吉克人中只有约10%信仰什叶派。 由于俄罗斯的影响,中亚比传统的穆斯林更加世俗。 中亚人粗犷、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假期里,他们进行弹唱、对唱、跳舞、踢毽子、放风筝等各种文体活动。 他们还举办赛马、摔跤、追姑娘、玩羊、赛马等活动。 摔跤、射箭等比赛。 总体来说,中亚各国的风俗礼仪相似,但也各有特点。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总是拿出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和牲畜。 用餐时,主人首先给客人端上一盘羊头肉。 哈萨克人不吃猪肉或动物血。 拜访客人时,要注意盘腿坐在蒙古包的地板上,不要脱鞋,更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和吃饭用的桌布。 当熟人见面或告别时,他们会互相拥抱。 男人们第一次见面,都会紧紧地握着手,显得异常热情。 不要向穆斯林赠送酒精、非清真食品或与猪有关的礼物。 可以赠送中国茶、工艺品等。在正式社交场合,初次见面时,应双手递出名片,并伸出右手握手; 会见长辈或接待客人时,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仪是把右手按在胸前,鞠躬行礼,并说吉祥祝福的话。
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相信,游客是一种福气。 无论是偶遇还是远道而来,都应该受到热情的对待。 屋里所有的好东西:食物、床铺,以及全家人老少共同关心的事情,都奉献给客人。 如果客人骑马来,主人必须出去迎接客人,帮助客人下马,并邀请客人进入蒙古包。 对于吉尔吉斯人来说,客人一进蒙古包就提问、询问来访目的是不愉快和不礼貌的。 亲密朋友之间有互赠礼物的习俗,如牲畜、猎鸟、马饰、鞭子、乐器、珠宝等。 按照礼尚往来的习俗,接受礼物的人也必须回赠礼物,而且必须回赠更实质性的东西。
塔吉克族非常注重礼仪,老年人也非常遵守。 年轻人见到长辈应该打招呼。 亲朋好友见面时,要握手、捋胡子。 即使遇到陌生人,也要打招呼。 他们应该竖起大拇指打招呼。 他们忌讳说话时脱下帽子,认为戴帽子是有礼貌的。 塔吉克族妇女对服饰和装饰非常讲究。 无论年轻还是年长,他们都喜欢戴非常独特的圆绣花帽子。 外出时,帽子上还戴着头巾。 它们通常是白色的,新娘的红色,小女孩的黄色。 喜爱佩戴各种银珠、玉石首饰。 塔吉克人特别崇拜鹰,认为它象征着勇敢和英雄主义。 他们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干净的;他们也喜欢绿色,认为绿色象征着幸福和美丽。
按照土库曼斯坦的习俗,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往往会放几口面包。 这个古老的习俗是为了纪念那些参加战争而未能回家的亲人。 在某些场合(如家庭宴会),土库曼人还保留着游牧民族席地而坐吃饭的传统。 食物有馕、抓饭、烧烤、烧烤饼、煎饺、包子等。饮料主要是茶。 夏天,人们常喝酸骆驼奶来降温。 餐桌上,只要客人安静,主人就不会向客人提问,因为他们认为,尊敬的客人吃完饭后,先让客人说话是礼貌的行为。 谈话时,土库曼人从不打断对方。 谈论问题时不要大声喧哗。 大声喧哗被认为是不尊重的行为。
乌兹别克人讲究礼仪。 男子见面时,通常以握手作为礼节,但握手前应将右手放在胸前,行鞠躬礼。 女性的习惯是拥抱,但拥抱前也必须将右手放在胸前鞠躬。 年长者可以亲吻年幼者的脸颊或额头。 当你到乌兹别克人家里做客时,请客人做他想做的事是有礼貌的。 如果给你饮料,就喝一点;如果给你食物,就吃一点。 与他人交谈时,必须保持尊重的态度,不吐痰、不打嗝、不咳嗽。 在公共场所,要求衣着整洁,举止优雅。 如果穿背心、短裤等服装,就不能去别人家,更不能去清真寺,更不能去公共场所。 穆斯林祈祷时,其他人不准走动或大声说话。
中亚人吃肉量位居世界第二
我在哈萨克斯坦工作两年多了,对这个国家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突厥语中,“哈萨克”意为“自由人民”,“斯坦”意为“国家”或“地方”。 哈萨克人对马情有独钟,视马为最忠实的朋友。 同时,马肉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和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刚到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哈萨克朋友告诉我,他们喜欢吃肉,是世界第二大肉食国。 我问:“第一名是谁?” 他们回答说:“那是狼。”
我一开始不喜欢吃羊肉,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当地人每次招待尊贵的客人,几乎都少不了他们的特色民族菜肴之一——哈萨克式手指肉。 香喷喷的羊肉配上用木勺盛在特制木碗里的“索尔帕”羊肉汤,那叫原汁原味。 没有完全切好的大块羊肉煮熟后上桌。 主人把肉切成小块,递给每位客人享用:给尊敬的长辈吃骨盆和小牛肉,给女婿或儿媳吃胸肉,还有颈椎肉。 分给姑娘们,割下一块羊耳朵送给最小的孩子,先送给最尊贵的客人一个用特殊方法制作的羊头。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理捷列先科特意为我准备了一顿羊肉大餐。 当第一次面对盘子里的羊头时,我很无助。 他亲自教我用刀在额头上割下一层薄薄的皮,说这是最好吃的一块。 后来我才知道,按照哈萨克族的正式习俗,客人要先切一块脸颊肉作为礼物送给主人家的大长辈,然后自己随意切一块,然后把羊头还回去。给业主。 这时,主人和客人坐在一起,吃着盘子里的羊肉,喝着主人酿造的马奶酒。
吉尔吉斯族喜食羊肉、马肉、牛肉、骆驼肉、牦牛肉等,其中以羊肉最受欢迎。 据悉,吉尔吉斯人饥饿时常说“能吃掉一整只羊”,可见他们的肉类消费量并不比哈萨克人少。 吉尔吉斯人与其他穆斯林一样,禁止吃猪、狗、驴、骡、猛禽肉和死动物的肉。 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即使是可食用的马、牛、羊肉,也必须经过伊斯兰教信徒的宰杀后才能食用。 吉尔吉斯斯坦人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吃肉习俗和习惯。 例如,用铁锅煮肉时,先将桡骨放入沸水中,然后加入肉块。 吃荤菜时,客人二人、三人或四人一组就座。 主人根据客人的社会地位或亲属关系,给每人一份相应的熟肉。 食客必须严格从自己的盘子里取肉。 吃。 餐桌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刀具,食客们可以互相用刀砍伤对方。 在这种情况下,给别人刀时,刀柄必须朝前; 如果刀还给主人,刀尖上应该粘一块肉。
中亚最著名的招牌食品
1983年3月,陪同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访问具有2500年历史的布哈拉古城时,市长热情地用传统抓饭招待代表团。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抓饭,我不知道应该用手抓还是用刀叉。 正当我犹豫的时候,当地的伴游告诉我可以用刀叉,并说这是中亚最有名的羊肉抓饭。 如果不吃的话,你会后悔一辈子。 现在一说起抓饭,我就想起当初闻到的独特诱人的香味。
中亚国家和我国新疆地区都做抓饭。 不过,乌孜别克抓饭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仅从制作工艺来看,抓饭就有塔什干抓饭、撒马尔罕抓饭、布哈拉抓饭、安集延抓饭、希瓦抓饭等二十、三十种。 虽然食材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羊肉、胡萝卜、洋葱、油、盐、水、米七种食材,但最终做出来的锅的味道和颜色却不同。 据介绍,这七种成分的波斯语首字母恰好组成了“抓饭”一词,这可能就是其名字的由来。
中亚最大的抓饭中心位于塔什干国家电视塔下。 这不是一家高档餐厅,但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市民和游客。 这里的抓饭远近闻名,生意兴隆。 当天做的抓饭天黑前就卖完了,所以不能一直吃。 2017年9月,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各地的50多名厨师联手用一个大锅煮出了8吨抓饭,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此外,乌兹别克大米还被包装成罐头销往国外,让更多的外国人领略乌兹别克大米的魅力。
中亚国家驻华使节举办的国庆招待会等活动中,几乎都少不了他们的正宗抓饭。 我们这些对中亚有情结的老外交官,都争先恐后地品尝久违的抓饭。
吉哈和吉哈最爱手扒面和马肠
在吉尔吉斯斯坦,每当我们和当地人谈论美食时,几乎总会被问到诸如“你吃过手抓面吗?”之类的问题。 和“你喜欢吃手抓面吗?” 所谓“手抓面”,读作“”(意思是五个手指),是用马肉或羊肉加汤、面条或面条炖制而成。 在宴会上,“”是最重要的菜肴净化起源之地,通常在最后(通常是午夜左右)上桌。 在哈萨克斯坦,“”也是婚礼和节日宴会上的主菜。 之所以称为手抓面,是因为吃传统的“”不需要刀叉等器具,而是直接用手抓着吃。 对于游牧民族的传统美食来说,这种用手抓着吃的方式更能适应草原上放牧相对简单的生活条件。 马肉或羊肉熬成的汤看似油腻,但实际上却为人们的放牧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当然,许多中亚人不再放牛,他们也不再用手吃,而是用叉子。 搭配手拉面的马肠也相当美味。 通常选择肥壮的马宰杀,然后将其肠洗净,按照马的肋骨切成条状,撒上盐、蒜粉、胡椒粉等调料,倒入马肠中,长度超过 3 英尺。 将两端绑紧并晾干几天。 马肠富含脂肪,但油而不腻。 他们有瘦有胖。 它们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2018年3月,在首都比什凯克,50多名吉尔吉斯厨师联手烹制1464公斤手拉面,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煮出这道世界纪录的手抓面,厨师们一共动用了13个铁锅,仅面粉就用了半吨多。 为了搭配这么多的手抓面,厨师们还用了120米的马肠。 上一次类似的世界纪录是哈萨克斯坦在2015年创造的。当时,哈萨克斯坦厨师使用100米的马肠制作了700多公斤的手拉面。
中亚饮食的特点是多吃肉、多吃油。 中亚人民普遍爱喝茶,尤其是红茶,也与此有关。 喝茶对茶本身要求不高,但通常是浓茶,以解饮食中的油腻。 喝茶时多加点柠檬和方糖。 除了喝茶之外,人们普遍喜爱乳制品饮料,不仅有普通的牛奶或酸奶,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奶、骆驼奶。 新鲜的马奶、骆驼奶经过发酵后,会形成独特的醇厚、微酸的味道。 它们营养丰富,对于增强人体抵抗力大有裨益。
独特的瑙鲁节
1992年1月4日,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新独立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双方当天达成建交并互设使馆的协议。 晚上,塔吉克斯坦外长设宴招待我国代表团。 晚宴中,外长热情介绍了塔吉克民族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并指出塔吉克斯坦和伊朗在人文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 比如,塔吉克语与波斯语相近(属于波斯语系),而塔吉克族的传统春节——诺鲁斯节,起源于古波斯,已有2700年的历史。 在波斯历中,每年的3月21日是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走亲访友,互赠早春鲜花。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瑙鲁节。
每年春分之际,中亚国家都会隆重庆祝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瑙鲁节,与中国的春节类似。 2010年2月,联合国宣布每年3月21日为“国际瑙鲁日”。 新华网曾用“五个最好”来宣传中亚国家瑙鲁节的盛大庆祝活动:
哈萨克斯坦——最“美味”的瑙鲁节日。 瑙鲁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 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传统的“瑙鲁大米”——用大米、小米、麦粒、面粉、奶酪、牛羊肉等熬成的美味可口的肉粥。 虽然瑙鲁节期间各国准备的菜肴有上千种,但只有“瑙鲁米饭”作为最古老的节日菜肴,才是最正宗的。 节日这天,哈萨克人聚集在家里,品尝母亲煮的“诺鲁斯米饭”,配上马肠、马脖子、肉末灌肠等过冬的小吃,在欢乐中迎接春天。和和平的气氛。 ,尝尝家乡的味道。
吉尔吉斯斯坦——最“正宗”的瑙鲁节。 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庆祝瑙鲁的方式与中亚其他国家的唯一区别是,在这一天,吉尔吉斯斯坦家庭必须点燃篝火,举行古老的祭祀仪式,并让家里的男人和孩子跳过篝火。 ,旨在保护部落的健康。 他们相信火是神圣而炽热的,具有净化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可见,瑙鲁节日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的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正因为如此,吉尔吉斯斯坦人民认为他们的庆祝方式是最古老、最传统、最正宗的。
塔吉克斯坦——最“有创意”的瑙鲁节日。 2015年,塔吉克斯坦人民以独特的方式庆祝瑙鲁节。 拉赫蒙总统批准了国家设计师为瑙鲁节定制的标志——背景是绿色的地球,中央的圆形图案象征着地球,阳光和植物的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萌芽,地球的下层部分周围环绕着由塔吉克斯坦国旗组成的丝带。 据了解,塔吉克斯坦政府用它来装饰和装饰节日庆祝场所,也将其制成徽章供人们在节日期间佩戴。 或许有一天,塔吉克斯坦专属的瑙鲁节标志将真正冲出塔吉克斯坦,走向世界。
土库曼斯坦 - 最“国际”的瑙鲁节日。 2010年以来,中亚国家轮流举办国际瑙鲁节庆祝活动。 2013年3月21日,土库曼斯坦作为中立国在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盛大庆祝第四个国际瑙鲁日活动。 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以及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总统和土耳其、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高级代表团出席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国际瑙鲁日致贺电并派代表出席庆祝活动。 土库曼斯坦以传统节日为平台开展多边外交,可谓走向国际化的巧妙之举。
乌兹别克斯坦——最“高水准”的瑙鲁节日。 每年3月21日,首都塔什干都会举行盛大的瑙鲁节庆祝活动。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精英和各界知名人士云集,各大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整个活动。 作为乌克兰最高级别的节庆活动,该活动的影响力和观众规模可与中国春晚相媲美。 这样的阵容中,自然会有重量级的嘉宾出现。 自独立以来,总统每年都会出席瑙鲁节日庆祝活动,并邀请驻乌克兰外交使团参加该节日。 除了上台致辞外,总统还将走上舞台中央与各族舞者一起载歌载舞,并到礼堂与民众互动,给大家带来浓浓的温暖感。乌兹别克人在节日期间。
我的老朋友塔吉克斯坦前驻华大使阿利耶夫和塔吉克斯坦现任大使达夫拉佐达几乎每年都在北京举办瑙鲁节庆祝活动,场面十分隆重,气氛热烈。 除了品尝传统节日美食外,还有诗歌朗诵等文化艺术表演,很受欢迎。 上海合作组织驻华使节、外交部领导以及在中亚工作过的老朋友也应邀出席。 瑙鲁节已成为中外宾客友好交流的热闹平台。
神奇宝马作为国礼
20世纪70年代,我在驻苏联大使馆工作时,听说中亚的土库曼斯坦有著名的阿克哈特金马,这是我国历史书上记载的汗血马,但我一直没能去寻找他们。 苏联解体后,我有机会两次去土库曼斯坦出差。 我终于能亲眼看到它的真面目,并有幸在车主的指导下试乘了一辆宝马。 后来我出版外交回忆录时,还专门写了阿克哈铁金马的传奇故事。
阿克哈泰金马无愧于“世界上最好的马”的称号。 它不仅造型美观、速度快,而且人性化。 土库曼人民的祖先花了数千年的时间才培育它。
土库曼有一句谚语:“早晨起床,先问父亲,再问马。” 这生动地体现了马在家庭中的地位。 小马驹出生后,会像孩子一样正式命名,因此每匹阿克哈泰金马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后代被称为儿子、女儿、孙子、曾孙等,并有世代相传的家谱。 马匹在精心饲养的过程中,受到主人一家老少的关心和爱护,始终与人类亲密接触,因此逐渐变得更有人情味。 当主人有难的时候,它总会挺身而出。
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说道:“大宛良马多,马汗血”。 在我国,两千多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马”。 公元前112年,敦煌有人将一匹血马献给汉武帝。 武帝大喜,称其为“天马”,并歌颂道:“太乙礼马于天下,染红汗,奔赭。马携其行千里,今安达与龙是朋友。” 武帝非常爱马。 于是派了一百人的使者带着一匹纯金打造的马前往大宛王国,希望能换取一匹血色骏马的重礼。 然而大元王不但不肯改变,还在回来的路上“杀了汉使,夺走了他们的财物”。 武帝闻讯大怒,下令强夺马匹,引发了两次战争。 唐朝时期,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关系更加密切。 公元647年,奥古什-卡拉奇达人向唐太宗赠送了一批阿克哈尔特金马。 太宗从中选了10匹马,赐名“千里马”。 天宝三年,唐改大宛为宁远,并将仪和公主嫁给宁远王。 对方赠送两匹“胡种马”(又称汗马)。 唐玄宗赐名“玉花丛”、“昭叶白”,还把它们画成唐代名画《昭叶白图》、《玉花丛图》。
阿克哈泰金马被称为“高贵的血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 它是世界三大纯种马之一,与阿拉伯马、英国纯种马并列。 土库曼斯坦总统曾三次向我国领导人赠送极其珍贵的国宝阿克哈·特金马。 这匹在中国消失了数千年的梦马,从故乡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来到了它的友好邻邦。 这是中土两国人民和平、友谊、合作的美好象征。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辟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绵延万里的伟大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大石等地。 来自西域的辣椒、核桃、胡萝卜、呼玛等特产也通过古丝绸之路流入我国千家万户,增添了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带。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 各种文明在这条道路上汇聚,以包容互鉴的精神孕育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世代相传的友谊篇章。
古老的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延续至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正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
(作者为原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5-10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5-10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