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古文分享:《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四)
天地人物
(这个很难知道。) 天地的形状就像一个鸡蛋。那些在东南、西北、西北的。自然倾向。血气手术。即从手太阴开始。胡安终于受够了。
一个跌倒的人。你有证据吗? )大气把它举起来(大气的元气太虚了),地球就像鸡蛋黄在里面。我又说了一遍。我是一个陆地人。也就是说,它包含生成的形式。易先生说道。坤农承载物,德无量。请相信天地。它的形状像一个鸡蛋。所以,人的头顶上就是天。你的脚下有大地和天空。人们漂浮在地面之上。感觉就像地球漂浮在太空中。土地的西侧。从殷开始。
终于丑了血色东方她的根源是申娜宥李。继续来回走动。气元子说千寻是天地的唯一入口。吴市的土壤很干燥。这块土地属于巽他。蛋甲说道。六五是天门,李吉是本地人家。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之云主宰上下万物。
左右为阴阳之道。气血为父母。父母是天,是地。血气在十二经脉中运行。我一共有6个儿子。
它们是六界和五界。看不见的东西包括看得见的东西。而天空始终笼罩着大地,天空向左移动,西向能量随之而来。数百条河流向东汇合。血、脏腑应响应天,气图在此标准。
本居里保存着内脏和经络的标本。 12 经典是标准。那些有内部和外部联系的人介于两者之间。这就是所谓的接触。这是外在和内在的相互维护。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肾。足少阴肾经亦通膀胱经。我正在模仿这个。
第三卷:书籍收藏
景行阴阳与刚柔五行相辅相成。
(古典传说)据本书本。肺生于砂商,曰精吾;心生于中冲,曰井木。肝脏从大屯出来,成为井树。脾脏从阴白中出来,变成壹岐。
肾出泉而成井树。五机关之井,皆以木为始。我又说了一遍。膀胱从池阴中出来,称为精津。胆囊出阴穴,成为井金。一个胃从李杜的肚子里出来,在井里变成了金子。三重燃烧器从关冲和金子中生成。小肠从沙泽而出,称为精津。大肠从身体上部伸出,称为精津。这六口内脏井,皆以金开头。这个精神枢纽传递着金属和木材的原理。但它并不具有五行的含义。难经中,开始分析五界的刚柔。华伯仁还详细指出,阴精木生阴行火,阴行火生阴土。阴土生阴、金。金在阴经中生阴,与水结合。阳金生阳阴水,阳阴水生阳木。阳木生阳火。阳经之火生阳而与土相合,犹如阴井与木相合。阳津根津。这是“易”和“庚”的组合。盈星鼎火。阳行人之水。是丁和任的组合。杨嘉先生。寅巳土是甲、巳的组合。阳经冰火。阴经是新津。是丙与辛的结合,阳与五土的结合。寅与癸水合。它是Woo 和Gui 的组合。 Gen是燕金属。故称阳经庚。还有易之力。 B是遮荫树。故称银精B。工之楼亦如四时,潮汐交汇江海。上下有共同成长的意义。阴阳有相配之道。描绘了法天时代。中和人员。以及那些关注地理的人
第三卷:书籍收藏
12个原创解决方案
正午之时,是寅生之时。子午是阴阳的信息。那些流走的人。关注的人都还活着。有十根。经文有十二部分。 A、胆囊、B、丙型肝炎、小肠。丁心武的肚子。西普尔和脾。耿大肠。辛非仁,膀胱归心。剩下的两条经脉和三个火脉都被包裹起来。三焦为阳气之父,包皮为阴血之母。三焦被送到B。信封寄给丁。各经脉也同样(旧版三焦发任脉,抱络发癸脉。不正确)。游金英金河。与金、水、木、火、土相配。故阴井为木,阳井为金。阴与火相关,阳与水相关。阴为土,阳为木。阴经为金,阳经为火。阴与水相合,阳与土相合。经中,有返本者,是十二经的入口和出口。正经有它的起源。你会遇到一个压力点并穿过它。阴经无本源。换成穴位。于是贾氏就从丘墟中出来了。 B来自台中。根据千金云六阴经,还有一个原始穴位。 B楚托.丁同里内关(旧版宝罗内关,发给桂。错)司公孙。辛里克.还有神水泉。所以,杨先生和孙奇先动,血色紧随其后。先行阴阳血,后行气。到时候请打开它。伤停补时结束。延安祖甫。又逢甲、丙、午、庚、壬者。气支持三焦。让它阴干,注意藏式一丁吉辛贵,再看一下。瑞娜信封。就像A天一样。嘉绪年间在丹京开设。到了乌印,就发现肚子里了。并通过胆囊。到了贾申,又遇见了贾。这就是气接收三焦性穴的方式。阳行属水。 A 属于树。水产生树木。它的名字叫嘉禾花园花树。又如初二乙午,肝井开,脾与肝源相合,至己冲之时。在时间的尽头再次见到你。这就是为什么针孔被血液包围的原因。寅星属火。 B是一棵树。这就是木头生火的原因。我正在模仿这个。他们都和子午住在一起。阴阳相辅相成。阳日无阴。阴天,太阳出不来的时候。因此,a和ji结合起来。
夷与艮合。 Bing 和Shin 结合。丁、壬与戊、癸相结合。 A怎样才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呢?盖子的中心部分属于地球。我害怕被东边的A树和B树淹没。吴乃彦是我的哥哥。我是殷人,是妹妹。吴哥遂将妹妹嫁入穆家,娶贾为妻。阴阳可以调和而不互相伤害。因此,a和ji结合起来。其余的都是真的。这就是所谓的小乌鸦法。
阳甘子五流图、阴甘子五流图、阳投影。使用胆汁、小肠、胃、大肠和膀胱打开胆囊开口。归小肠迎前谷。胃郁闷。大肠经属阳经。
第三次是对胃里的井的严厉惩罚。有两个大肠室。膀胱束的骨头。胆经为阳所辅。小肠与小海洋相连。第四次,大肠会合上阳。
膀胱舌。我哭了。小肠会阳谷尾三里。第五时,膀胱井达阴。丹星峡小肠背部。
胃经解。大肠和口腔。上面每条正经线的起点。所有这些都位于穴位并通过它们。当干阳之气再次遇到三重之气时,阴图用肝、心、脾、肺、肾一一减数,正如阳图旋转一样,马苏。各阴经的起源是。它还穿过压力点。让我们在树荫下再次相见吧。血包膜
第三卷:书籍收藏
每天按时注射穴位
(古典经络)全身14条经络。六经管理内外部监督和责任。手足阴阳经均有六督阳,一督阴。阳气通过外阴而行进。这适用于所有四肢、腹部和背部。它从脊柱穿过牙龈。任脉贯穿脐腹。大阳经足部隐藏在小指之中,一直延伸到海吉身边。卡舒上升支系分为四个前支系。景明脉最长。邵阳的四根手指向前竖起。外脚踝上的盐环向内弹起。从两侧行军至肩部。耳朵前面和耳朵后面都有尾巴。大手指指向杨明的脚部。 3英里处,天水川从胸前穿过。腹部第三排与上牙相连。嘴唇上有戒指的男人会欢迎他的鼻子、眼睛和颧骨。有足够的三阴内炼。建中幼后在太骄前。肾脏从足部中心的内踝处伸出。夏仁的胸腹有一股不错的弹簧。太极两阴均位于拇指根部。内部和外部不相连。内月人跑到门口,除去腹部,四大元素依次组装。胡安的发际线穿过她的阴道。斜络期,门在胸肋之间。手腕上的三阳谁更好?阳明的食指指向肩膀。将面颊钻入下牙龈。当我们相遇时,我们在鼻子之外相遇并欢迎气味。三焦因阳明而得名。用竹子将眉毛画得靠近耳朵。太阳的小手指快要落下来了。在耳朵和颧骨后面画一圈肩膀。我的手臂上也有三道黑线。太阴的大拇指在肩前,中指连腋下、胸部。地泉高内经位置。手脚三阳都在头上。三阴穴位可止胸、乳房肿胀。只有朱仁从后面走来。总司令监督下级军官。经络总是从身体直接延伸到其他经络。请记清楚第十四、十六经。
经脉章节以十五经脉结束。老百姓的气象理论说。胃大络名曰须里、关膈、肺络。从左乳房下方。它会随着衣服一起移动。总共有16个频道。
第三卷:书籍收藏
一首测量手上太阴穴和肺穴的歌
(从胸部到双手。左右22处)
)肺起中府三肋间上行寸六抵云门腋(下)三(寸)动脉求天府。侠白肘端五寸论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去腕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相离爪甲如非耳。 卷三 群书汇粹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从手至头。左右四十穴)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联。阳 腕中上侧是偏历曲池曲肘纹头尽。肘 大骨外廉中肘上三寸寻五里。臂 下一寸空。肩 肩端两骨罅。巨骨肩尖义骨中。天鼎颈中缺盆上。扶空颊下一寸详。禾 水沟旁五分。鼻孔半寸号迎香。 卷三 群书汇粹 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 (从头至足。左右九十穴)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承下三分名四白。巨 鼻孔旁八分。地仓挟吻四分近。大寸半真。水突筋前直迎下。气舍喉下一寸乘缺盆舍下横骨陷。气户璇玑四寸旁库房屋翳及膺窗。乳中(乳)根穴寸六量。(自库房至乳根左右十穴。各去一寸六分)不容巨阙旁二寸。再下寸五承满屯。(承)满下一寸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须认脐旁是。枢下一寸取外陵。 下至大巨水道穴。归来气街一寸凭(自梁门以下至气街左右二十穴。各去一寸)髀关膝上尺有二。伏兔膝上六寸登。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离膝二寸称。犊鼻膝膑寻陷中。膝下三寸三里兴。里下三寸上廉穴。再下二寸条口应。下廉条下一寸是。踝上八寸觅丰隆。解 足腕陷中的。 下寸半冲阳通。陷谷庭后还二寸。内庭次指外陷中。厉兑大次指端上。去爪如韭井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 (从足至腹。左右四十二穴)大指内侧脾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内踝微前陷。 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 箕门穴在鱼腹上。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横骨两端动。府舍再上七分看。腹结府舍上三寸。(腹结穴在冲门上三寸七分。大横下一寸三分)大横脐旁三寸半。腹哀巨阙旁六寸。食窦乳边寸半算。天 胸乡周荣贯相去一寸六分同(自食窦至周荣左右八穴。各去一寸六分开中六寸)大包腋下有六寸。季胁中间大络通。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从胸至手。左右十八穴)少阴心起极泉穴。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屈肘五分供。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腕后一寸踪。阴 腕后方半寸。神门掌后锐骨隆。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取少冲。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从手至头。左右三十八穴)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节前看外侧。节后横纹取后 。腕骨腕前骨陷侧。阳谷锐骨下陷处。 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肩端后陷中。 大骨下陷考。天宗肩大骨下陷。秉风肩上举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里。外 胛上一寸从。(肩)中 大椎旁二寸。天窗颊下动脉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 面 锐骨量。听宫耳内如珠子。俱属小肠手太阳。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从头至足。灵枢经脉篇马氏注止有一百二十六穴。今较正得左右一百三十四穴)足太阳兮膀胱经。目 内角始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额下眉冲动脉轻。曲差神庭旁寸半。 五处挨排列上星(上星旁一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穴。后循一寸五分行。天柱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之陷中。自此脊中开二寸。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 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肝九胆十脾十一胃 十二椎下扪。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 在十五究。大肠 当十六椎。关元穴十七记。十八椎下小肠 。十九椎边号膀胱。中膂内 二十椎。白环二十一椎当。上次与中下 腰 骨下八空昭(十六椎至十八椎处侠脊高起之骨名腰 骨)会阳阴尾尻骨旁。 背部二行诸穴了。又开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五椎之下神堂欣。 噫嘻六椎膈关七。魂门第九阳纲十。十一意舍脾相应。十二胃仓穴推循。十三肓门正坐取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 秩边。背部三行诸穴匀。承扶臀下阴纹处。下行六寸是殷门。浮斜上殷一寸。委阳还下并殷门。委中膝。 约纹里。 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 穴在 肠之中央。承山腿肚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详。 跟下仆参拱足取。阳跷(即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大骨当。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量。至阴井出小指端。外侧爪甲角之旁。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 (从足至腹。左右五十四穴)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内踝一寸前。太 踝后跟骨上。大钟跟后踵中边。水泉太 下一寸。 照海踝下四分真。复溜踝上计二寸交信隔筋二寸匀。筑宾内踝上 分。阴谷膝下曲膝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五穴连。上行相去皆一寸。肓 脐旁半寸眠商曲肓 上二寸。旧云一寸误相传。石关阴都通谷会。三穴上行一寸群。幽门再上一寸半以上开中止五分。步廊神封灵墟起。神藏 中到 府。每穴相离一寸六。(分)开中二寸挨排取。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分寸歌 (从胸至手。左右十八穴)心包络起天池间。乳上一寸腋下三。(寸)腋下二寸天泉穴。曲泽肘内横纹弯。 门去腕后五寸。间使腕后三寸量。内关去腕正二寸。太陵掌后横纹详。劳宫屈拳名指取中指之末中冲良。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 (从手至头。左右四十六穴)名指外侧起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手表腕上空。外关腕后二寸陷。 腕后三寸开支沟。会宗腕后内三寸。三阳(络)支(沟)上一寸求四渎肘前五寸取。天井肘上一寸端。井上一寸清冷渊。消泺对腋臂外看。 会肩前三寸下。肩 上陷中安。天 缺盆起肉上。天牖耳后一寸观。翳风耳后尖骨陷。螈脉耳本青络充。颅息亦寻青络脉。角孙发际耳廓通。耳门耳缺陷中取。和 耳前动脉融。丝竹空居眉后陷。三焦经穴此为终。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少阳胆经穴分寸歌 (从头至足。左右八十八穴)足少阳起瞳子 。目外 旁五分循。耳前陷中听会穴上行一寸客主人。颔厌曲角上廉系。悬颅正在太阳端悬厘曲角下廉会。曲鬓耳上发际安。率谷耳上发寸半。天冲耳后发际量。浮白发际一寸摸。窍阴空在枕骨旁。完骨耳后发四分。本神(神)庭旁三寸现。阳白眉上方一寸。 发上五分临泣献临后寸半目窗穴。正营承灵又三寸。(各去寸半)脑空耳后枕骨下。风池哑门(任脉穴名)旁陷中。肩井肩上陷中按。渊液腋下三寸通。辄筋向前平两乳。日月期门(肝经穴)下五分。京门监骨腰间便。带脉肋下寸八分。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下五三逢(章门下五寸三分)居 章(门)下八寸三。(分)环跳髀枢宛中容。风市垂手中指末。膝上五寸中渎供。膝上二寸阳关穴。阳陵膝下一寸从。阳交外踝上七寸。踝上六寸外丘留。踝上五寸光明别。阳辅踝上四寸收。踝上三寸悬钟会。丘墟踝前陷中酸。临泣丘墟下三寸。地五会去临五分。侠 正在岐骨陷。窍阴小次指外端。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厥阴肝经穴分寸歌 (从足至腹。左右二十八穴)大指外侧名大敦。行间两指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踝前一寸号中封。蠡沟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中。膝关犊鼻(胃经穴)下二寸。曲泉曲膝尽横纹。阴包股内有槽处。(膝上四寸)五里冲下三寸看。(五里在胃经气冲穴下三寸)阴廉气冲下二寸。急脉毛际系睾丸。章门下脘旁六寸。期门乳下二肋端。 卷三 群书汇粹 任脉穴分寸歌 (腹部中行凡二十四穴)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扪。中极脐下四寸取三寸关元二石门。气海脐下一寸半。阴交脐下一寸论。脐之中央号神阙。脐上一寸水分源。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各离一寸次第班。巨阙脐上六寸半。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寸六取。膻中正在两乳间。膻上一寸六分起。玉堂紫宫华盖关(自膻中至华盖四穴各去一寸六分。共得四寸八分)璇玑膻上。六寸四(分○旧云五寸八。误)玑上寸六天突是。廉泉颔下骨尖会。唇下宛中承浆已。 卷三 群书汇粹 督脉穴分寸歌 (凡二十八穴。起于长强。循背至头此歌自上及下者顺也)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中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 宜向鼻端详。前后发际尺二寸。 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二寸陷中囟会方。前顶发上三寸半。百会顶中号三阳。后顶强间至脑户。相去各是寸半量。(自百会至脑户共四寸五分)后发一寸风府穴。哑门发上五分藏。项下脊骨二十一。分为三假论短长。每椎一寸四分一。(厘)上之七节如是镶。大椎第一节上是。一椎之下陶道知。第三椎下体柱穴。五椎神道不须疑。灵台六(椎)下至阳七(上七节自大椎穴至此。共九寸八分七厘)筋缩九椎十中枢。十一脊中穴所在。十三椎下悬枢都。命门十四居脐后。(中七节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十六椎下阳关当。二十一节腰 定。脊尾骨端是长强(下七节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以上十四经穴分寸歌。出于徐氏滑氏及灵枢经脉篇马元台注王肯堂经络考等书今较正) 卷三 群书汇粹 内景赋 (类经)尝计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气。表里阴阳兮。升降沉浮。出入营运兮。周而复始。神机气立兮。生化无休。经络兮行乎肌表。脏腑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坚健。咽在后。其质和柔。喉通呼吸之气。气行五脏。咽为饮食之道。六腑源头。气食兮何能不乱。主宰者会厌分流。从此兮下咽入膈。脏腑兮阴阳不侔。五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胆府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主闭蛰封藏之本。为二阴天一之宗。此属喉之前窍精神须赖气充。又如六腑。阳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称为贲门。谷气从而散宣。输脾经而达肺。诚脏腑之大源。历幽门之下口。联小肠而盘旋。再小肠之下际。有阑门者在焉。此沁别之关隘。厘清浊于后前。大肠接其右导渣。秽于大便。膀胱无上窍。由渗泄而通泉。羡二阴之和畅。皆气化之自然。再详夫脏腑略备。三焦未言。号孤独之府擅总司之权。体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雾兮。霭氤氲之天气。中焦如沤兮。化营血之新鲜。下焦如渎兮主宣通乎壅滞。此所以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总诸藏之所居。隔高低之非类。求脉气之往来。果何如而相济。以心主之为君。 朝诸经之维系。是故怒动于心。肝从而炽。欲念方萌。肾经精沸。构难释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肺脉涩而气沉。为悲忧于心内。惟脉络有以相通。故气得从心而至。虽诸藏之归心。 实上系之联肺。肺气何生。根从脾胃。赖水谷于敖仓。化精微而为气。气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此是化源根。坎里藏真命。虽内景之缘由。尚根苗之当究。既云两肾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肠之上左。居小肠之下右。其中果何所藏。蓄坎离之交妒。为生气之海。为元阳之窦辟精血于子宫。司人生之夭寿。称命门者是也。号天根者非谬。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宇宙。 卷三 群书汇粹 标幽赋 (针经指南)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春气在毛。夏气在皮。秋气在分肉。冬气在骨髓。故春夏及瘦人皆刺浅秋冬及肥人皆刺深若有针入而气逆者。失其浅深之宜也)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人之气脉周流。每日寅时从中焦肺经起。交至肝经期门穴而终)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各经有横络孙络散走三百余支脉)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言入针之后。值轻浮滑虚慢迟。乃真气未来。沉重涩滞紧实是正气以来)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留住也疾速也)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支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其体象金)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其流通象水)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其劲直象木)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其气温象火)循机扪塞以象土。(其填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拟于毫发。同贯多岐。可平五脏之寒温。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追八邪而去矣。(手足拘挛。气血不通之症先追散。八风之邪)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寒痹热痹痛风之类。针两肘两膝之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言用针必先认五行子母相生)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应天。璇玑应人。涌泉应地)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上部大包中部天枢下部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此四脉属阳)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此四脉属阴)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疑疾也)二陵(阴阳陵泉)二跷(照海申脉)二交(足太阴经三阴交足少阳经阳交)似续而交五大(续接续。五大。五体也)两间(二间三间)两商(少商商阳)两井。(天井肩井)相根据而别两支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如手太阴列缺交于阳明之络。足阳明丰隆别走太阴之类)岂不闻脏腑病而求(章)门(气)海 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各经之原。及阳别阴交。八会诸穴)更穷四根三结。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四根。诸经根于四肢。即井穴也。三结即太阴结于大包。少阴结于廉泉。厥阴结于玉堂也)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详见前)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详见后)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阳干注府三十六穴阴干注藏三十穴)一时取十二经脉之原。始知要妙。(十二经之原歌。云。甲出丘墟乙太冲。丙居宛。 骨阳池同丁出神门太陵过戊当胃脉波阳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注太渊空壬归京骨是原穴。癸出太 跟骨中。)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义见宝命全角。离合真邪等论)速效之功。要支正而识本经。(如心病取小肠经穴之类)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写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针难传。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力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弗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详见前)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得五行。生者旺。受五行克者衰。如心之病得甲乙之日时者生旺。遇壬癸之日时者克衰。余仿此)伏如横弩。应若发机。(言血气未应。针则伏如横弩。血气既应针则退如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任脉阴交脾经三阴交。膀胱经飞扬。皆主血病)阴跷阳维而下胎衣。(肾经照海。三焦经外关)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根据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刺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刺内关。胁痛针飞虎。(三焦经支沟穴)筋挛骨痛补魂门。体热劳嗽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足太阳经)眼痒眼疼。泻光明到地五。(足少阳经)泻阴 止盗后。(辰巳二时)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未申二时)月朔死而速冷。(月死生数。望前谓之生。望后谓之死。以一月而比一日。午前谓之生。无泻午后谓之死无补)循扪弹努。留吸母而坚长。(循扪皆摩也。弹弩者。着力之意留吸坚长。须待热至也母者虚则补其母也)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爪下者掐穴令气血散。然后下针也。伸。即提也施针轻浮之谓疾呼嘘短。去之速也。子者实则泻其子也)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用针摇动而退伸提空歇以候气行。此谓泻法)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推。推转。进针犹搓线之状。慢慢转针。此谓补法)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冷。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如非急症。不可犯此日忌)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源。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和四肢四十有七禁刺处除六 二十有二。(禁针歌有二十五穴)昔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秦越人过虢。虢太子死未半日。越人诊其脉曰。太子之病为尸厥。脉乱。故形如死也。乃使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即任脉中极穴。一名玉泉也。盖手之三阳脉维于玉泉。又足三阴任脉之会。故曰维会)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即射。悬钟环跳。华佗刺 足而立行。秋夫针腰目而鬼免沉 。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续齐谐记。徐秋夫疗腰痛鬼。缚茅作人。为针腰目二处○交俞未详)取肝俞与命门。使瞽者见秋毫之末。刺少阳之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交谓手足少阳二脉之交会。翳风角孙禾 穴也。别谓手少阳之别外关也)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幸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元微。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 (窦汉卿标幽赋旧有杨继洲注。其未详处。窃以已见附之) 卷三 群书汇粹 百症赋 (针灸聚英)百症 穴。再三用心。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 。攀睛攻少泽肝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眼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视KT KT 。急取养老天柱。雀目肥气。睛明行间而细推。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廉泉中冲。舌下肿痛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耳门丝竹空。治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 于片时。喉痛兮。液门鱼际可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所医。阳谷侠 。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为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之休迟。太冲泻唇 以速愈。承浆住牙疼而即移。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旁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 。祛残心下之悲凄。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膈疼蓄饮难禁。膻中巨阙宜取。痞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 巨 有征。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脊强兮。水道筋缩。目眩兮颧 大迎。 病非颅息不愈。脐风须然谷方醒委阳天池。腋肿针而立散。后 环跳。腿疼刺之即轻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惊悸怔忡。取阳交(一作阳 )解 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 理。(一作中膂俞)风痫常发。神道还须心 宁湿寒湿热下 定。厥寒厥热涌泉清。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 善。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黄。谐后 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行。咳嗽连声。肺 须迎天突穴。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心与小肠火盛者刺手少阴俞神门。在掌后兑骨端。又刺手太阳腕骨阳谷)刺长强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交)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且如肓 横骨(皆肾经穴)泻五淋之久积阴 后治盗汗之多出。脾虚谷以不消。脾 膀胱 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 堪责。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五里臂 。生 疮而能治。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肩 阳 消瘾风之热极。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肩并乳痈而极效。商丘痔漏而最良。脱肛趋百会尾 之所。(大成作尾翳误)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石关足少阴经)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寒疟兮。商阳太 验。 癖兮冲门血海强夫医乃人之司命。非智士而莫为。针又理之元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卷三 群书汇粹 玉龙赋 (针灸聚英)夫参博以为约。要辑简而舍繁。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而讨论。原夫卒暴中风。顶门百会。 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二白医痔妙。 间使治疟高硕敦去疝气。膏肓补虚劳。天井医瘰 瘾疹。神门治癫痫呆痴。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羸喘促。璇玑气海当知。期门大敦能治坚 疝气。劳宫太陵可疗心闷疮痍。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 疟寻后溪。绝骨三里(三)阴交香港脚宜此。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 着艾。妇人乳肿。少泽于太阳可推。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阳却疸。 善治神疲。长强承山灸痔最妙。丰隆肺 。痰嗽称奇。风门主感冒寒邪之嗽天枢理内伤脾泄之危。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仆痿。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阴交水道三里。蛊胀宜刺。(一灸水分)商丘解 丘墟。脚痛堪追。尺泽理筋急不用。腕骨疗手腕难移。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在肩端骨。直腋缝尖针二寸)肘挛疼兮。尺泽合于曲池风湿搏于两肩。肩 可疗。壅热盛乎三焦。关冲最宜。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脾虚黄胆。腕骨中脘何疑。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奇。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 。天突膻中医喘嗽。地仓颊车疗口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井除臂痛难擎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 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心 肾 。治腰肾虚乏之梦遗。人中委中。除背脊痛闪之难制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 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印堂可治惊搐神庭专理头风。 太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行步艰楚。灸三里中封太冲。取内关与照海。医腹疼之块。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肚痛秘结。太陵合外关于支沟腿风湿痛。居 兼环跳于委中。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赤带白带。 求中极之异同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目昏血溢。肝 辨其实虚。慕心传之妙法。究用针之疾徐。或值挫闪疼痛。此为难拟 穴。辑管见以便读。幸高明无哂诸。 卷三 群书汇粹 通元指要赋 (卫生宝鉴)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功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 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自迎随而得用。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 要觅于风池。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偏宜。两肘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懈惰。凭照海以消除。牙齿痛。吕细堪治(吕细经外穴名又太 。别名)头项强承浆可保。太白宣导于气冲(脾家真土。能生肺金)阴陵开通于水道(阴陵泉真水。能滋济万物)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可愈。股膝疼阴市能医。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期门刺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 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之。腕骨祛黄。然谷泻肾。行问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目昏不见。二间宜求鼻窒无闻。迎香可引。肩井除两臂不任。丝竹疗头疼难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 冷泪临泣尤准。髋骨将腿痛以祛残(髋骨经外奇穴。梁丘穴两旁。杨氏注。髋骨二穴在委中上三寸脾枢中。误)肾 把腰疼而泻尽。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见标幽赋)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宋时徐文伯视妇人临产危症。乃子死腹中。刺足三阴交。又刺太冲效)圣人察麻与痛。分实与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诸。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十病症。件件皆除。故得使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彰往古之元书。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太陵。肩背痛。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三里)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阴谷)脊间心后者。 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 卷三 群书汇粹 席弘赋 (针灸大全)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耳聋气否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及太冲。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但患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五般肘痛寻尺泽。冷渊针后却收功。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大抒若连长强寻。 小肠气痛即行针。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堪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癫功最高。 水肿水分气海消。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间阳 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最是阳陵泉一穴。 膝间疼痛用针烧。脚疼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转筋承山昆仑刺。鱼际目眩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足太阳经八 )针与烧。伤寒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妇人心痛丰隆穴(大成作心俞) 瘕 癖三里高。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秘涩大敦烧。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若逢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再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尾(大成作鸠尾误)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噎不住时气海灸。 定泻三里一时消。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卷三 群书汇粹 杂病穴法歌 (医学入门)杂病随宜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交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根结标本理元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伤寒一日太阳经取风府。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惟阴症宜灸关元穴)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汗法刺合谷。行九九数。搓数十次。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复溜合谷○吐法刺内关补之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患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足三里○下法刺三阴交。行六阴数毕。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即泻如泄不止刺合谷行九阳数)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头风目眩项捩(音列)强申脉金门手三里。赤眼迎香(鼻内)出血奇(头)临泣太冲合谷侣。(俱泻)耳聋侠溪与金门。合谷针之能听语。鼻塞鼻渊并鼻痔。合谷太冲随手取。口噤 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刺舌下两边筋)舌裂出血刺内关。太冲(三)阴交走上部。舌上生苔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二陵(手太陵。足阳陵)二跷阴阳交。(三阴交阳交)头项手足互相与。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手三里治肩连脊间心后称中渚。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实时住。霍乱中脘可刺深。三里内庭泻几许。心痛翻胃针劳宫。少泽上中二脘侣。心疼手颤少海求。两足拘挛阴市睹。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胁痛只须阳陵泉。公孙内关腹痛止。六经疟疾素问详。又刺指端舌下紫。(危氏刺手十指。及舌下紫肿筋出血)痢疾合谷三里宜(邪干气分为白痢。针此)甚者必须兼中膂。(邪干血分为赤痢。针小肠俞)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泄泻肚胀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水肿水分与复溜(一云泻水分。先用小针。次用太针。以鸡翎管透之水出浊者死清者生急服紧皮丸敛之若脚肿欲放水者。于复溜穴取之○水分针不及灸)胀满中脘三里揣。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腰腿俱疼髋骨升(旧本腕骨。误)三里降下随拜跪。腰连脚痛怎主医。环跳行间与风市。脚膝诸痛取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膝下酸麻补太 。仆参内庭盘跟楚(脚盘痛刺内庭脚跟痛刺仆参)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用燔针。知痛即止。)七疝大敦与太冲。男妇五淋血海通。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取三阴(交)针用烧。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 。喘息列缺足三里。呕噎阴交不可饶。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神门专治心痴呆。人中间使祛癫妖。尸厥鬼迷百会穴。更针隐白与神门(缪刺论又以竹管吹两耳)妇人经闭泻合谷。三里至阴催孕妊。(虚者更补合谷)死胎胞衣不得下。阴交照海内关寻。(泻)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刺莫深。痈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详见卷五)伤寒流注分手足。太冲内庭可浮沉。 卷三 群书汇粹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谓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入三分)第二手大指甲下(少商)穴名鬼信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隐白)名曰鬼垒刺二分四针掌上太陵穴针入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分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风府穴。入二分)七刺耳垂下八分(颊车穴。入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入三分)九针劳宫为鬼窟(入二分○一作间使义同)十针上星名鬼堂。(入二分)十一阴下缝三壮(男会阴穴)女玉门头为鬼藏(可入三分)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 (入五分)十三舌下中央缝。金针出血名鬼封(横安针一枚于口。令舌不动刺出血甚效)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男先针左女先针右。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卷三 群书汇粹 症治要穴歌 (集古增新共二十八首)伤寒过经犹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合谷亦宜求(泻)若还六脉皆微细。针下补多脉易浮。 时行邪疟最难禁。有汗噫嘻与侠溪。腰痛太 血 妙冲阳厉兑太冲齐。 疟疾间使大椎良。后溪合谷与膏肓。更加三里悬钟穴,疟发脾寒即便康。 中暑人中百会搜阳明合谷内庭求热伤肺气膈胸满。列缺气海中极收。 中风合谷大肠原八脉之中申脉援。三里肩井并环跳。委中风市阳陵泉。 口噤先须申脉详(阳跷脉与后溪相应)颊车合谷与承浆。 斜添入地仓穴(宜针透颊车)不瘫痪阳 并曲池。肩 合谷外中渚。行间申脉昆仑穴。三里阳陵风市推。 五痫百会内关(通阴维脉与公孙应)稽。鬼腿(曲池穴)神门与后溪。鸠尾。心 刺灸得上星通里愈痴迷。 哮喘先教中脘寻。肺 天突中府临。气海三里俱称妙列缺针之病不侵。 痨瘵传尸灸四花。膏肓肺 实堪夸。大椎穴并三椎骨(身柱穴)鬼眼功多用勿差。 蛊胀应知照海灵(照海通阴跷脉。与列缺应)行间气海与三阴。(交)水沟三里内庭稳。分九种心痛及脾疼。曲泽太陵三里寻。上中脘与冲阳穴。内关公孙主客针。 腹中 痛刺冲阳。三里胃 太白良。支沟章门去闭结。内关气海商丘当。 太陵穴治发痧凶。列缺委中天府松。百会百劳十宣妙。何愁痧病结心胸。 后溪穴刺治头风。百会风池丝竹空。合谷上星足三里。化痰利气中脘通。 外障先针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阳中。后溪主穴休忘却。攒竹风池尽可通。 鼻窒迎香列缺寻(列缺通任脉与照海应)上星风府太渊针。若言舌肿廉泉妙玉液金津傍舌心(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纹上针出血)。 牙疼颊。车外关称。合谷太 然谷应 耳翳风并耳门。暴聋听会窍阴增(耳生疮出浓水臂痛少泽与外关。肩 合谷曲池间。握物拘挛曲泽当。中渚腕骨少海兼。 四肢浮肿阴陵泉。合谷中都中渚先。行间内庭曲池穴。三阴交与液门连。 腿疼环跳及委中。临泣阳陵泉可通。最好大钟并京骨。支沟阳辅病堪攻。 穿跟风痛刺商丘。丘墟解 三里求。申脉行间昆仑穴。照海临泣病堪休。 膝风太白与丰隆。膝眼梁丘针可通。并有膝关足三里。阴阳陵泉及委中。 腰痛委中 穴宜。昆仑束骨白环随。太 原穴飞扬络。中脉如针病即除。 七疝奔豚首大敦。章门照海要讨论。归来然谷太冲穴。气海关元与阑门。 妇人带下经不调。气海白环(赤白带下可刺之)中极烧。肾 关元并照海。间使穴其三阴交。 妇人临产若艰难。一泻三阴交即安。合谷独阴(在足第二指下横纹中)挨次取。胜教方术服仙丹。 卷三 群书汇粹 补泻雪心歌 (聚英)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泻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补左须当大指前。 补右大指往后拽(旧本泻左泻右误)泻左次指向前搓。泻右大指往上拽(旧本补左补右。误)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经络之逆顺)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从上头。阴经胸走手指辄。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循摩针用三飞法(循摩。旧本HT 。声按道家演法必从泥丸宫运祖气HT 的一声HT 声是也针家不用此法。故易之。三飞法见下)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伸提气令通身达(伸提气令旧本HT 声祖气)气至出针呼气入。徐而三退穴开捺。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元中元。莫向人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