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利补贴政策,浙江专利网
侨报记者全林明都市新闻通讯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专利现场推介活动在浙江省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3月18日,浙江省已完成高校专利清查4.6万件,总体清查率达到50.4%,占全国总量的35.7%。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利转化和运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需求结合不紧密,专利转化和申请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其中现有专利的闲置问题亟待尽快解决,这就是其中之一。的问题。要激活这些有价值但处于休眠状态的专利,您首先需要了解详细信息,包括现有专利数量以及哪些专利最有价值。
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科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号,围绕“推动一大批高价值专利产业化”的业务目标,奋力拼搏。已经取得了进步。创建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将推动学校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大幅提升。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卫生、国资等六部门对高等院校专利进行编目。开始计划了。确定了18所高校作为清查主要单位,覆盖全国,全省各区市与全省其他高校同步开展清查工作,制定了一份清查进度表和任务书,我明确一个一个。截至目前,宁波大学等11所高校已完成清查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觉醒的目的是转变。本着“盘点、推广、转化”的思路,部依托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以部内99所大专院校和C9的独特存量专利自评估为基础,马苏。省外高校获得的专利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本省产业适应性强,满足“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选定并建立了专利转化资源库。
目前,专利转化资源库涵盖高价值专利13790件。活动当天,首批1365项重点推广专利还将审核并链接至“浙企在线”数字化申请,通过数据分析匹配,推送至6780家有潜在需求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毕。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部要充分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全力盘活高校现有专利。他说他会付钱。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专利转化利用,切实将更多专利资源转化为新生产力。
以下是浙江省专利转化/申请的10个典型案例。
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强部战略,积极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措施,探索专利转让转化高效路径,示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专利转化推广作用,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近期组织实施了专利转化利用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征集和评选,确定了10个典型案例。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并包括自主转型、许可转型、转让转型、孵化转型等多种转型形式,专利体现了特征浙江省.一些改造和应用。
案例1:“新能源汽车电池换热器专利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案例
2022年以来,浙江大学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移”团队帮助龙泉市一家汽车空调企业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热交换器的一系列问题。公司增速成倍增长,新专利产品产值突破亿元。
学校积极参与浙江省专利开放许可审查项目,并在整理相关专利成果后,走访了龙泉市200余家汽车空调企业,获取了企业技术需求75项,编制了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创建的。专利免开放许可证清单及企业技术三匹配清单的智能匹配机制,直接匹配“新能源汽车电池换热器”八项主要专利技术,与需求方获得免费开放许可证,并实施本地使用。企业可以快速建立竞争优势。
【典型意义】浙江大学以实施专利开放许可为指引,建立市场化的现有专利审查评估、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支持企业技术解决问题、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发展。
案例2:“太阳能发电隧道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核心专利技术改造及应用”案例
宁波材料研究院不断创新,2023年将实现太阳能发电隧道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专利产品量产的全面实现,2024年将实现太阳能发电隧道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专利产品量产的全面实现光伏隧道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从专利产品量产开始,有望得到推广。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
研究院尝试“合伙+资助+孵化”专利池多元化转型模式,依托国家新材料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和运营太阳能TOPCon系列专利池。通过专利池管理传播技术。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已与60多家企业达成免费实施许可,专利快速转化帮助合作生产企业获取先进技术。通过专利池管理吸引投资。 TOPCon系列专利产业化项目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期投资2000万元,将用于批量生产和市场开拓。我们通过专利池管理来培育企业。该专利池创建并培育了一家具有中科院系统、自主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上市公司,并得到了多个行业和社会资本的热情参与。
【代表性意义】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发挥太阳能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作用,通过有效运营产业专利池,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做出贡献。促进深度融合。连锁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案例3:“直接电离质谱核心技术专利产业化”案
宁大科学仪器创新团队形成了直接电离质谱仪灵敏度、抗污染、分辨率算法突破的发明专利,将直接电离质谱技术从实验室带到了现场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专利转化实现销售额7000万元。
学校积极探索投资、参股模式,取得专业科技成果。经规范程序审批后,学校将其核心专利技术——直接电离质谱技术作价1050万元,入股成立科学专利成果转化公司,收购关键专利技术,以强化产业链。通过技术攻关、前瞻性的专利布局、适销对路的产品研发,我们生产出了许多国际领先的质谱产品及其关键部件。合并后的公司将是宁波大学参股的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质谱仪器上市公司。
【典型意义】宁波大学寻求建立各院系、科研人员、技术转移机构权利义务平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享机制,鼓励并持续专利技术公平化,促进迭代创新。
案例4:“航空制造自动钻铆核心专利及专有技术转化”
浙江大学创新团队原创专利解决了大飞机研发及量产中壁板自动钻孔铆接的技术难题,专利转化累计实现销售额9亿元。
学校建立了“专利转让+全面合作”的专利转化模式,调整重大创新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学校将自动钻铆相关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打包转让给杭州航空制造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产学研合作研究团队,在全公司范围内持续跟踪研发。是。形成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弥补了航空装备领域的共性技术短板,其宝贵的专利组合带动了机器人、机器等高端钻孔和连接设备的发展。飞机数字化装配领域工具国产钻铆机首次出口欧洲,让我国大飞机制造高端工艺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代表性意义】浙大合资以行业领先优势推动高价值专利及时转化,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案例5:全球专利投放支持国内一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产业化
盐酸埃克替尼是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比国外同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更适合国人的治疗。该药上市以来,累计销售收入超150亿元,贡献税收18亿元。公司将积极运用“专利导航、布局专利、产业化”的专利转化模式,重点关注埃克替尼的绿色合成、新适应症、联合用药的不足,加强与恩沙替尼、Beif正在做的合作。支持替尼布等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保护产品核心价值,有效支撑专利技术顺利产业化。
【典型意义】贝达药业为弥补技术短板,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推动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形成市场优势,推出了专利导航。
案例6:纺织级聚苯硫醚树脂合成专利转化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成功生产了一系列高性能聚苯硫醚树脂,解决了我国高档聚苯硫醚树脂的瓶颈问题。聚苯硫醚树脂系列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近20%,位居日本第一,位居世界前列。 2023年,新产品销售11亿元,出口收入1.3亿元,新增利税3亿元。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主动研究+全面布局”的专利转化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苯硫醚树脂创造体系,生产高品质聚苯硫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提供聚苯硫醚树脂的开发。自主可控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材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性意义】新和成将积极与浙江大学合作,聚焦硬技术,突破瓶颈问题,形成行业急需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在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
案例7:金属叶片激光强化加工合金吸光涂层产业化及激光强化加工专利
浙江工业大学首次采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对金属叶片进行强化,解决了强化层薄、易变形、易剥落的问题,大大延长了涡轮叶片的使用寿命,打破了国外垄断,保证了涡轮叶片的安全。涡轮叶片。主要单位、生产。近三年来,该专利申请及其技术拓展,新增销售额约11.98亿元,新增利润3.6亿元,新增出口6276.35万元。学校采用夯实基础、延伸链条的专利转化模式,技术团队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积极与细分行业企业合作,提出创新方法,推动专用装备研发和核心技术产业化。
【典型意义】浙江工业大学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主要零部件和专用装备,极大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核心技术产业化。
案例8:应用载流子电荷反转专利技术实现高效抗胰腺癌新药产业化
浙江大学开发了一系列以载流子电荷反转技术为核心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这解决了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问题,即患者肿瘤组织毛细孔很少且异质性很高,这给纳米医学带来了困难。从血管外部进入肿瘤的组织和浓度问题。我校以“需求导向+重点宣传+快速布局”的专利转化模式,与药企紧密合作,推动科研落地与转化,积极从事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质检工作,加入,快速获得专利。尽管我们在解决新药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我们决心跟上后续发展的步伐,旨在尽快将这种突破性的治疗方法推向市场,为社会带来福音。为快速通道指定加速。人类健康。
【典型意义】浙江大学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洞察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技术专利产业化前景,与合作药企精准合作,快速开发专利技术,驱动变革,创造市场优势。尽快地。
案例九:改造超大容量固态存储硬盘及芯片级安全防护专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导开发了包括加密模块在内的一系列集成电路芯片和技术,解决了超高容量固态存储硬盘和芯片级安全防护的重要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内差距。该专利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亿多元,有效提升了公司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学校创新性引入敏捷开发的专利转化模式,先开展专利微导航、技术新颖性调查、竞争对手分析,然后同步开发应用,对新技术进行快速市场验证,建立市场反馈机制,及时修正,迭代方向,开发出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代表性意义】杭州法子大学精准针对行业企业问题,聚焦重点研究,充分利用市场反馈机器,高效实现产业化。
案例10:维生素D3系列产品绿色合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浙江科技大学与浙江华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甾体侧链选择性羟基化、烯丙基位高效催化氧化、还原脱腙等关键技术,解决了限制该系列产业化的瓶颈问题。这是一种维生素D3药物。 2021年至2023年,维生素D3系列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1.96亿元,净利润4.76亿元,税收1.86亿元,出口收入1.31亿美元。学校采取“市场导向+重大突破+广泛转化”的专利转化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解决限制维生素D3药品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申请专利保护。利用核心技术,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项目实施,建成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线和全球首条化学合成25-羟基维生素D3生产线,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意义】浙江科技大学与各大工业企业合作,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推动产业规模和利润扩大,形成市场优势。
“请注明来源”